全国统一服务热线
400-108-3569
接插件出现故障之后主要导致的是电气断电,因此由接插件故障导致的电气瞬间断电,是需要检测的主要对象。由于在接插件插入连接的那一刻,会产生接触电阻,而测量的对象就是接触电阻的变化情况。
接触电阻的基本结构如下:
(1)集中电阻(集束电阻、收缩电阻)。在接插件连通电气设备的一瞬间,电流导通,在电流通过接插件的接触面时,由于电流的集中或者是收缩导致接触表面形成电阻。
(2)膜层电阻(界面电阻)。由于接插件接触表面存在着绝缘外层,随着接插件的使用也会使得接触面夹杂污染物,上述两者导致接插件接触层形成的电阻称为膜层电阻。
(3)导体电阻。接插件金属本身的电阻成分。
电气接插件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,它们分别是点、线、面三种接触方式。这三种接触方式虽然接触面积有所不同,但接触后都会产生接触电阻。由此可知接触面积不是影响接触电阻的主要因素;而影响接触电阻的主要因素是接插件之间的接触压力,接触压力的大小决定着接触电阻的大小。而接触压力则是受到接插件使用中的冲击力、振动力、碰撞力等等因素的影响。当这些外部因素不变时,接触压力保持不变,此时的接触电阻是静态的。当受到外力影响时,即指接插件受到冲击振动力,接触压力有所改变,接触电阻阻值也相应变化,此时接触电阻是动态的。这种变化是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瞬间产生的,但是其影响程度却不能忽视,有时由于接触面积小可能突然导致击穿等现象的发生。
(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)